教学反思周记 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反思周记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周记 1实习进入第五周,幼儿园一日常规基本可以应对了。相对于各种研讨,我更享受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论是带活动,还是进行游戏,只要与孩子们在一起会更加开心、单纯。我可以体会“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可以认真思考小A为什么总是不够坚强;还可以实践各种教育理念并找出现实与理论的差距,更好地进行反思;可以感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真正的去了解,而不是以书本上的知识来套孩子的心理成长阶段或是干脆将他们看成是“成人的缩小版”,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断幼儿的想法。
这不仅使我反思,幼儿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当然研讨也许是为了教师的成长,随即带来的也许是更好的集体活动,不可否认这样的确会带了很多益处。但是,教师成长的同时,幼儿又获得了什么呢?难道我们不应该把重中之重放到研究现实中的孩子吗?不用花过多精力在课题组的活动研讨,而是着重在日常教学,用心做好每一天的集体教学。也许,在经历过课题的历练后,教师的整体素质都会有质的飞跃,但是谁来为教师成长过程中正在带领的孩子“买单”?事实上,日常教学更能锻炼教师的素质。
如果是课题组的活动研讨,还算是在为将来的幼儿奠定基础。但是,花费幼儿教师大量时间的需要上交的诸多琐碎的材料里,有多少是基于幼儿,基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反思呢?事实上,有许多材料是“虚假材料”,幼儿教师在一种“不得不”的情况下,编造出一些没有营养的东西交差。所以,现实中的理论教育很多是“虚假”的,因为用虚假创造出的必然是虚假。
教育是由许多的弊端,和现实的制约因素。但是,教师如果想研究适应现实的教学,谈何容易?教师们被各种“虚假”的事件所累,在被动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呈现出“真诚”的教育呢?得出这个感慨真的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
不过,现实的教育并不会使我失去希望。理论引领实践,这句话说起来容易、易懂,做起来真的难上加难。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抛弃之前秉持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淡忘。恍然回头,才发现已经开始走远了。所以,反思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它使我们不致在前进的道路上偏离太远。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是的反思,反思人尽皆知、理所当然的教育理念实践时出现的矛盾与冲突;反思五大领域活动设计时是否体现出学科的本质;反思设计活动时的思考与实践后的差距,等等这些都会极大地丰富一个教师的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得到更恰当更负责任的教育。
教学反思周记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必须思索的现实问题。
我根据名师的经验和专家报告的思想去年在初一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反馈”的四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我们语文学科的博杂更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作文的老大难问题——如何克服以往的“老师命题,提出要求,学生思考成文,批改收交”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有时毫无兴趣可言,书写起来更谈不上真情流露,相关的批改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也较差,这种被动消极的作文课我思考了好久决定尝试一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开学的三周内,先在12班进行了试验,现把初步的思路简单介绍:
作文课,一反常态,先分析了上次学生作文的得失,由此定出作文的要求及目标。针对上次对新闻事实的叙述交待不清,而提出“合理交代清记叙的要素,交待清楚一件事”的总体要求。
然后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讨论拟题并简单说说构思,组长示意,老师计时。
静思独立,老师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成文后,组长示意可以写读书笔记。
统一完成后,合作批改。
第一步:交换找优点,评价闪光点,写出主要内容,概括大意。
第二步:再交换挑毛病,指不足(比如错别字,病句等)。
第三步:本人小声读文,动情优美处,大声的读,后品味反思别人的评价,结合自己的感受,对自己提出中肯的建议。
最后,交流心得。每组推一篇美文大家共赏,由作文负责人根据各小组记分,上交由老师根据各小组的情况,找出优缺点,并概括不足(共性的东西),思考下一次作文要求及目标。
经过这样一改动,学生的作文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全部动起来,全身心积极投入,每位同学至少读了三篇同类的作文,又听读了6篇美文,不论从听觉、视觉上都获得很大的收获,相对以往单一,枯燥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
由于刚刚开始,毕竟有它的极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各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之间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教学反思周记 3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为,只要习题答案正确,学生记住,考试就没问题。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一旦回答出错,我们就很难沉得住气,不免训斥几句。久而久之,造成课堂乏味,气氛沉闷。学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数学的兴趣荡然无存。通过这一周教学,收获最多的——可能就是在课后汉字的书写上加大了指导和批改力度,对生字的把关从平时书写到作业都是比较严格的,包括拼音的规范书写;同时努力弥补了在期中考试中出现的种种不足,包括在平时尽量多穿插短文阅读和看图写话的练习,使孩子在平时能够多听多练,才不会在考试中束手无策,同时每项练习尽量落实到每个人。
不足:通过这一周的教学感觉自己在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感觉分配的不是很协调,前松后紧的情况时有出现,甚至有时会因为考虑“面面俱到”而导致“面面不实”。有时候一节课既想要练习说话,又要练习阅读,还要讲新课,所以会出现阅读练到了,写话讲到了,但是新课的讲解没有砸实。如25、26课因为穿插的其他练习比较多,导致识字课的正课时间也就在20到25分钟,这直接会导致新课的讲授受到阻碍,教师讲了,学生听了,但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却没有检测的时间。因此平时的教学还应具体明细,新课就是新课,练习课就是练习课,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在课堂的管理上,还应加大力度,对孩子的听课状态即时调整。同 ……此处隐藏7620个字……己所讲的负责。
教学反思周记 13本学期我们级组各成员发扬了互相帮忙,通力合作的精神,加强集体备课,组织“一人一课一议”及“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组织加强班等课外训练辅导,较好地按要求完成了教学任务。
从考试反馈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
1、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完全的了解,考试时出现知识盲点;
2、对要求掌握的数学思想不能很好的理解;
3、运算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去括号时的符号问题,乘法分配律的漏乘现象严重,运算法则不够熟练。
4、数学思想、识图能力有待加强;
5、答题的规范性需要加强。
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
(1)立足教材,钻研教学大纲的要求;试卷中较多题目是根据课本的题目改编而来,从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课本的题目掌握不理想,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书本的重视不够,过多地追求课外题目的训练,但忽略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课堂上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多机会给学生展示,表演,讲题,把思路和方法讲出来,使学生更清淅地理解题目,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多点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例题示范教学,培养学生解题书写表达。
(4)多一些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渗透,少一些知识的生搬硬套。
(5)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系统地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纵向、横向知识链,从知识的联系和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
(6)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加强课外作业布置的针对性。让每个学生课外有适合的作业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课外学习的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正确看待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克服两极分化。数学课堂上多考虑、关照中下生,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听得进,肯用手。
(7)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平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平时要关注课本、关注运算能力、关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教学反思周记 14x
这一节课,成功的地方:
1、合理置疑。在课前复习中,我巧妙地利用了学生花3 分钟还没有解答出来的一题目:求数列1 ,4 ,7 ,10 ,13 ,…… 的一个通项公式。设下悬念,学习了这节课内容之后,相信大家能在1 分钟之内就能求出它的通项公式。学生们的求知欲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眼睛瞪得大在的,半信半疑,课堂上出现一种欲罢不能的愤愤不平状态。为这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2、表扬在87 中的课堂更显神效。在学校领导介绍学校情况和周二听了高三、高二各一节课情况下,脑海里就思考着,87 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学困生学可能占一大半,我思考如何才能使我的课堂更高效呢?使自己的课受学生欢迎?能在宽松祥和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掌握这节课的重点与突破难点内容呢?这时我想起了我们可亲可敬的王红教授提倡的亲文化。我整节都面带笑容,一但发现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哪怕一点点闪光点,我都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答题的正确率很高,就是做题的速度有点慢,或许是因为基础差的原因。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还看到学生有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太快就下课了。课后,我与学生交谈,他们都说这节课很简单,都能听明白,并且练习都会做,这是我意料之外的,倍感欣慰。各位培养对象的点评是“妈妈”型的老师在87 中应该很受欢迎的。
3、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轻松愉快的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创设了直观的课堂教学效果,化解了知识的难点。
4、探究式教学走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了知识的主动构建与理解。
有待改进的地方:
1、课本的引例重视不够,在课件中虽然有显示,象放电影,太快!没有给予充足时间来让学生体会阅读,这一点应向“同课异构”增中何校学习,他在这方里花的时间刚刚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原来数学来源实际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对教材拓展得不够广,我只对教材的例题进行讲解,做了两道变式题,但是来自二中的邓老师,他能把等差数更一般化的通项公式也在引导出来,并且学生掌握得很好,能正确运用公式来解决问题。
3、由于对学情还是了解不透彻,导致预设的内容,变式3 和等差中项的学习内容还没有来得学习就下课了,给下一节课教学的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
教学反思周记 1520xx年X月X日 X天
从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本单元主要在于学习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单元主要围绕这三个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曲折过程,书中对于这三个制度讲的比较详细。所以我在处理这课时首先带领学生理清线索,我先从整个单元的角度,带领学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划分时间段,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把握,从而有利于打破两课之间的教材的编排,形成整体的概念。在整个课中主要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一、为什么说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立体制的比较。
学生10分钟先看书,先完成自主学习,在带领学生的看书的过程中,第一目人民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讲政协的背景时强调了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在新中国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新政协得民主性、参与的广泛性应该点一下,重点讲述了新政协成果中的《共同纲领》“人民民主专政”定义以及纲领的性质,并结合所看到的题目有可能出的题眼,比如最高权力机关问题、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问题。第二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点我讲述了宪法的内容,对此教材编排不到位,只是点出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却没有材料,如吸取老教材有段宪法原文效果会更好,在这里再次跟学生提到国体、政体,让学生进一步有认识,加深理解。第三目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里我主要先讲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选择,然后引入,这一制度,需要学生记忆的是职能、任务、方针,我给学生补充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央为巩固新世纪统一战线发的文件。民族区域制度这一目:主要讲了建立的原因。
由于10班是普通班,课堂气氛不是很好,虽然一直在引领学生读课文,为防止枯燥,不时地穿插一些小故事如:开国大典的胶片被烧,毛泽东退居二线等这也为下结课讲文革留下话题。
从新课改角度来看,这节课是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关键是课堂效率低下,看起来课堂热闹,但学生掌握不是很佳,学生讨论少,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该结合我校学习连云港市建构式生态课堂为抓手,努力大胆进行改革,可以讲课堂分为几步,第一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基本事实并进行展示。第二步,史料探究,精选史料提高学生能力。第三部,精讲点拨,第四部,巩固练习。猜你感兴趣:
文档为doc格式